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书 > 教案

科学活动教案

时间:2024-09-01 23:55:49
科学活动教案

科学活动教案

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,常常需要准备教案,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、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。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?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 ,仅供参考,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。

科学活动教案 1

想要保持孩子们的好奇心,就得给孩子们做一些科学实验,让孩子们在好奇的心态下表现出强烈的未知欲。

今天小鱼哥哥和大家分享幼儿小班观察课程:盐怎么消失了。

课程目标:

1,让小朋友发现盐能溶解到水中的现象,同时掌握溶解的速度与其他因素的有关系。

2,让小朋友理解,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溶解在水里。

3,培养小朋友的观察力,增进小朋友的好奇心,让小朋友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。

课程工具:

1,准备足够的小杯子。

2,准备足够的小盘子。

3,准备足够的筷子。

4,准备一袋盐,一袋细沙,温水一大杯。

课程过程:

1,讲故事。给孩子们讲一个能把盐溶解于水插入到的故事,建议老师可以把小马过河改一下。

故事大概:小马帮妈妈去买盐,要过一条河。回来的时候,小马依然快快乐乐地趟水过来了。可是当他上岸后却发现,袋子里的盐没了。这可把小马吓坏了。他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说,河里有妖怪把它的盐抢走了。妈妈听后,哈哈大笑。那么小朋友们知道,为什么盐没了呢?

2,引起小朋友的关注后,老师开始给孩子们做盐溶解于水的示范。

实验过程:

1,老师在小杯里倒入适量的水,然后用小勺把盐倒入,让孩子们观察盐在水里的状态。诱导孩子们讲出,盐跑哪里去了,让他们回答。

2,老师主要是要让孩子们观察倒入水里的盐的状态,颜色,以及多少。

3,老师再换小杯,同样的方法把细沙倒入,让孩子们再观察,并让孩子们说出两个实验的不同点。

4,老师把小朋友两两分组,然后让他们自己操作,并认真观察盐的溶解过程。

5,老师把水换成凉水,再让小朋友们观察一次,让他们明白水的温度是可以影响盐的溶解速度的。

课程总结:

这个课程的操作性强,需要投入的观察力也十足,其实是非常适合当成亲子游戏的。如果家长朋友们觉得好玩,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们一起玩这个游戏。当然,你也可以完全地发散你的想象力,更换或者是改变整个实验的过程。

科学活动教案 2

活动目标:

1、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。

2、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。

3、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。

4、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,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。

5、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,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。

活动重点:

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纸的特性

活动难点:

在自主空间内总结出纸的特性

活动准备:

(1)教具:游戏模板:天空板,老爷爷板。表格板块,复写纸,纸杯,锡纸,打火机,燃烧照片,CD。

(2)学具:各种各样的纸:白纸,宣纸,报纸,透明纸,信纸,手工纸,皱纹纸,牛皮纸,腊光纸,包装纸等。五彩染料,胶棒。

活动流程:猜纸——谈纸——玩纸——论纸(总结纸的特性与特殊纸)

活动过程:导入:谜语——四四方方,又白又薄,又能写字,又能画画。(纸)

一谈纸

环节重点: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。

师: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,请小朋友看一看,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,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。

(1)幼儿自由观察讨论。

(2)幼儿逐个发言。你认识哪种纸,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,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?

师:这些纸都一样吗?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,摸一摸,玩一玩,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?

(1)幼儿自由玩纸(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)

(2)集中交流。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?

(3)教师小结:小朋友真聪明。纸是各种各样的,有不同的颜色,有大有小,有厚有薄,有的光滑,有的粗糙,有的有光泽,有的暗淡一些。

二玩纸

环节重点:通过游戏操作,认识纸的特性

1、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,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,进行探索,轻声交流实验结果。

(1)游戏一:天空中少了谁

师:蓝天,白云,可是我总觉的天空中少了谁,你们来说说!

幼:少飞机,少星星,少……

师:那我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想办法,只用这些纸,怎样做小飞机呢?

(2)游戏二:给老爷爷贴胡子

师:看,老爷爷这是怎么了,他的什么不见了?

师:那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,我只有这些纸,怎样帮助老爷爷呢?

(3)游戏三:花手绢

师:看,这有好多白手帕呀,可是,我想把他们变得更漂亮,这有一些带颜料的水,就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!

师:这里每一个小游戏都包含着一个纸的小秘密,老师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想:你发现了纸能怎么样?

2、幼儿分组进行游戏,并思考问题

幼儿表现:幼儿在游戏时,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操作,三个小女生显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飞机如何做,一下子就冲到了天空板的前面,开始折起来,而给老爷爷做胡子小组的幼儿想了很多种借助工具的方法,我努力地启发他们,终于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,一时,大家恍然大悟,一起快乐的撕起纸来。而第三小组的游戏显然有些难,可丰富多彩的教具还是吸引了很多幼儿前去想办法,他们在一起讨论这样可不可以,那样可不可以,不亦悦乎,最后一名幼儿无意中说出:“算了,还是扔到水里吧!”办法想出来了。

3、教师小结:纸具有折,撕,吸水,燃烧的特点。

师: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,你是用什么办法来做小飞机的?

师:小朋友真聪明,我们知道了纸的第一个秘密:纸能折!

{翻开表格板,插入“折”字,并把幼儿折的小飞机展示其中}

师:那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爷爷的呢?

师:从而,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:纸能撕!

{翻开表格板,插入“撕”字,并把幼儿撕的胡子展示其中}

师:再请你来讲一讲,你是怎样变出这么美丽的画手绢的呢?

师:啊,我们又知道了纸的第三个秘密:纸能吸水!

{翻开表格板,插入“吸水”,并把幼儿作品花手绢展示其中}

师: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?

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。

{教师演示:点燃白纸,让幼儿观察,幼儿得出结论}

师:纸遇到火会燃烧,所以我们 ……此处隐藏9095个字……方法,知道借助外力能让纸站起来并分享站起来的方法,在前两个环节使用夹子和橡皮泥探究让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,在这两个探究环节中我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探索空间,积极激发孩子探究兴趣,在探究多种纸宝宝站起来的方式,从夹子到橡皮泥难处层层递进,整个活动的难点是:在没有任何事物的帮助下探究纸宝宝自己站起来的方法,孩子惯性思维定势纸宝宝两个环节下来有东西帮助,所以在没有任何帮助下孩子就觉得没有办法让纸宝宝站起来,这和第一环节探究纸宝宝的特性相呼应,纸是可折、可揉、可卷的。从这个方向看到孩子的思维一下得到解放,不受任何的束缚,有广阔的想象空间,孩子也找到纸宝宝站起来的方法。活动的重点是激发孩子探究的兴趣,我们也看到动手操作探究中孩子的兴趣及其浓厚。因此,在这两次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积极投入、享受探究的过程,并乐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结果。整个活动实现了“玩中学、”“做中学”以幼儿自由发现、自主探索为活动核心,基本做到孩子在前,教师在后;尝试在前,指导在后;操作在前,结论在后。

科学活动教案 13

活动目标:

1、基本了解故事,初步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所带来的乐趣。

2、学习根据故事的情节线索大胆地想象和创遍故事。

3、学习有序、仔细的观察图片,理解图片,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。

4、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、讲讲、动动。

活动准备:

故事磁带、录音机、故事中的小动物图片、蔬菜图片

活动过程:

1、由讨论引出故事。

提问:牛奶是什么颜色的?那你们见过彩色的牛奶吗?今天张老师就给大家讲一个《彩色牛奶》的故事。

2、欣赏故事,感受故事中神奇的想像。

(1)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《彩色牛奶》。

(2)提问: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?牛大叔带来了谁?那头奶牛有什么神奇的地方?小动物喝了有颜色的牛奶发生了什么奇怪的事?

(3)再次欣赏故事。(教师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动物和蔬菜图片)

3、完整学习故事,幼儿想像性讲述故事。

逐句提问故事内容。

提问:

(1)小白兔给奶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?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?小白兔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兔子?

(2)谁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?小黑猫给奶牛吃绿绿的青菜,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?小黑猫变成了一只什么颜色的小猫?

(3)小花鹿怎么会变成小紫鹿的?小花鹿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什么蔬菜?

(4)红红的西红柿是谁给奶牛吃的?奶牛挤出了什么颜色的牛奶?灰狐狸喝了变成了什么颜色的狐狸?

(5)小动物们有了这头奶牛心情怎么样?为什么它们会这么高兴?

(6)小动物们变成了新的自己,可它们要是想变回原来的自己,该怎么办?

(7)教师小结:有了这头神奇的奶牛,小动物们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颜色就给奶牛吃什么颜色的蔬菜,动物世界变得五彩缤纷,更加美丽了。

4、创编故事情节,进一步体验想象的乐趣。

(1)幼儿自由讨论、创编故事

(2)个别幼儿上台创编故事情节。

5、活动延伸:幼儿自由创作画自己创编的故事情节。

科学活动教案 14

活动目标:

1.运用容量不同的工具运沙,获得测量的感性经验。

2.通过比较发现运沙工具的容量与测量次数的关系。

 活动准备:

1.沙池和讨论交流区(沙池旁边的台阶)。

2.大小不同的运沙玩具、自制杯状运沙工具、小桶、记录纸、记录板、水彩笔等。

活动过程:

一、数数几次装满。

1.幼儿两人一组,每组一只容量相同的小桶,并自由选择一种运沙工具或容器。

2.每组幼儿中的一人用工具运沙,将小桶装满,另一人点数记录运沙的总次数。

3.交流每组运沙的次数。

4.引导幼儿讨论:为什么小桶一样大,运沙次数却不一样?

5.各组幼儿交换工具再次运沙,验证讨论结果。

幼儿体验:运同样多的沙子,工具的大小不一样,次数也不一样。

二、看谁运得快。

1.幼儿两人一组,每组一只容量相同的小桶,一只同样大小的杯子。

2.每组一人用杯子运沙,尽快将小桶装满,另一人点数记录运沙的次数(上次的运沙者与记录者互换)。

3.交流每组运沙的次数。

4.引导幼儿讨论:为什么小桶和杯子都一样大,运沙的次数却不一样?

5.总结后幼儿再次游戏,用更合理的方法运沙,验证结论。

幼儿体验: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,用更合理的方法运沙。

科学活动教案 15

活动目标:

1、通过观察记录和动手操作活动,容幼儿尝试产生风的各种方法,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。

2、初步了解风力有大小之分,风力大小与人们的关系。

重点难点:

产生风的各种方法,风力的大小。

活动准备:

幼儿感受过风,并有过观察记录,提供产生风的有关操作材料,风与人们关系的图片。

活动过程:

1、看看说说,风在哪里?

教师:"前几天,我们到户外去寻找风娃娃,并画了观察记录。请你轻轻地告诉旁边的朋友,你在哪里找到风娃娃?"张贴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,请幼儿说出记录的内容。

小结:当我们看到树叶摇、红旗飘的时候就知道风吹来了,还可以听到"呼呼"的声音,风吹到我们的身上感觉是凉凉的。

2、探索感受风的产生。

(1)出示静止的纸条和风车,引导幼儿思考:"怎样才能使纸条、风车动起来呢?""你有什么办法变出风娃娃来呢?"

(2)介绍各种操作材料,提出要求:"小朋友可以用老师给的各种材料和用具去试试,能不能变出风娃娃?看谁想的办法最多。"

(3)幼儿操作,教师指导:"你用什么办法让这些纸条、布条、风车动起来呢?""除了老师给的这些用具,你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这些东西动起来?"启发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和探索的结果。

(4)比较风的大小:

教师用扇子动风车,引导幼儿观察:"为什么风车有时候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呢?"(因为扇子轻轻地扇,产生的风力小,风车转得慢;要是用力地扇扇子,产生的风力大,风车也转得快。)

(5)小结:用扇子、纸板扇的时候,空气流动了,变出了风娃娃:用口吹的时候,也吹出了空气,变成了风;跑动的时候,也产生了风。风是有大有小的,适当的风力可以利用来为人们做事,是有益的,风力太大,产生危害,是有害的风。

3、了解风与人们的关系。

(1)玩游戏:有益的风和有害的风。

让幼儿观察图片,说出哪些风是有害的?哪些风是有益的?根据风的好处和坏处,贴上高兴和不高兴的娃娃。

(2)请幼儿想想,风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。

4、总结,结实活动。

《科学活动教案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